麻省理工研究发现:全世界最聪明的孩子,都赢在这一点
每个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“小学霸”,但你们知道,具有“学霸潜质”的孩子都有什么特性吗?
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米切尔·雷斯尼克曾提出孩子的两种类型:
一种是“A型”:考试成绩很好,却按部就班,并不具备在当今社会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创新能力。
另一种是“X型”: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,喜欢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,在未来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,这也是每个国家在未来更加需要的创造性人才。
你的孩子是哪种类型
来做个简单的测试就知道~如下图所见,桌子上有一杯水、一支笔和一张纸。
那么问题来了:如何让一个陌生人知道,这杯水是有毒的?
A型孩子的回答,通常分为两类:
1.文字类。比如在纸上写上“有毒”“不要喝”,然后再放在杯子上方,或者贴在杯子旁边。
2.画图类。比如在纸上画个大大的叉叉,甚至画上一个骷髅头图案。
X型的孩子答案就简单粗暴得多:
比如直接把纸揉成团,扔进水杯中。或者把笔放进水杯里,这样谁也不会去喝这杯水了。
很多家长测试过之后,发现纷纷扎心了。
自家孩子的回答多半都是第一种~
A型孩子有个很典型的表现就是,小学成绩名列前茅,但一到中学就不行了,就算很努力,也只能混个中上游。
X型孩子就是典型的“别人家孩子”,看似没怎么学习,但成绩就是数一数二,就像天生智商高于常人一样。
但米切尔·雷斯尼克教授表示,跟智商无关,这两种类型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,有没有培养出“理科思维”。
所谓“理科思维”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,而是培养孩子主动思考,发现问题,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是一种底层思维,一旦缺乏“理科思维”,你的孩子就可能是潜在的“差生”。
不过大家也用不着焦虑,因为只要抓住时机,就能把A型孩子培养成X型~
培养X型孩子,做到这一点就够了
培养“理科思维”能力,最重要就是透过现象,搞清楚事情背后的逻辑,以及抓住孩子主动思考的时机。
打比方说,日常生活中,当孩子问:
“妈妈,为什么电饭煲可以煮饭?"“为什么电灯会亮?”“为什么菜刀是薄薄的?”“为什么手机会发烫,而积木却不会?”“为什么天空中有时候会出现彩虹,有时候又没有?”
很多家长回答不出所以然,就含糊着带过了。也就不知不觉之间,错过了培养孩子“理科思维”的关键期。
前段时间央视CCTV-2台,权威资讯《第一时间》节目中,也说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
从2017年9月起,全国将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“科学课”,培养孩子的“理科思维”迫在眉睫!
那么,究竟如何尽早培养孩子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,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少吃点苦呢?
节目中,主持人推荐了一本,被美国图书馆期刊誉为“最佳参考书”的物理科学启蒙书——
《这 就 是 物 理》
☟ ☟ ☟
家长们都知道,物理是理综学习的基础,也是“理科思维”运用得最多的一门课程。
孩子在日常生活中,接触最多的也是物理问题,因此,从物理知识入手培养“理科思维”,是最省力有效的一种方式!
为了测试这本书到底如何,我特地买了一套给5岁的女儿~
结果她一翻开,瞬间就爱上了!
因为,这其实就是一套漫、画、书。
里面的画风就是这样的☟ ☟ ☟
在这套书里,我们常见的物理概念,比如“物质”“能量”“电”“光”“引力”等,都变成了一个个形状颜色各异的萌萌哒小人物了。
我尝试让女儿自己阅读了两天,惊喜地发现,她不仅完全能看懂,而且竟然还要考考我。
有一次,她得意地说,“妈妈,我知道为什么你每次戴耳环之前,都要涂一下软膏啦!”
我很惊讶,“是啊,为什么呢?”
她马上抢着回答:“因为涂上软膏以后,摩擦力就变小了,耳针就很容易戴进去了,妈妈我说的对不对?!”
说实话,当时我自己都很震惊,因为我根本没教过她“摩擦力”是什么。
没错,她就是从上面这页“摩擦力”的内容中,学会了这个词,并且自己举一反三地懂得了我戴耳钉也是同样的原理!
感觉X型的孩子正在养成中,有木有?!
更让我惊喜的是,这本书虽然叫《这就是物理》,但它涵盖的可不仅仅只有物理知识。
例如,在讨论“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”时,讲到了耳朵的结构,涉及到生物学知识。
讲到“自然界中的电”时,大自然能够产生电,人体内也存在电,这里涉及到生物学、医学的知识。
那么,它又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理性逻辑思维呢?
这套书一共10本,涵盖10大物理主题,由浅入深,一步步带领着孩子开拓思维,发散思维,学会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。
比如说,“物质的属性”一节,就是教会孩子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。
如果碰到不好判断的属性(比如解决不了问题),例如物质是否有磁性,能否溶解于液体中等,就要学会像下面这样做实验,通过其他办法来验证~
在“改变运动状态”这一节,孩子就能深刻体会到,只有真正弄清楚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运动状态,才能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。
所以大家发现没,这套书之所以能获央视推荐,是因为它里面场景都很贴近生活,是孩子平时都会好奇的问题。
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孩子们的疑问,还能带领他们一起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,培养A型孩子所没有的思考和创新能力。




(点击看大图)

而且除了考点之外,《这就是物理》还对物理科学做了更多延伸,让孩子在生动幽默的漫画世界里,感受到更多科学的魅力。
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、博士靳松;
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物理教师张雪娣等权威专家全程审读,确保整套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。







当时我完全懵逼,根本回答不上来,只好避重就轻地说,因为我们有耳朵~😑



2.科学划分10大主题,让孩子轻松掌握85%以上的中学物理考点;
3.无公式、无枯燥讲解,新颖的漫画图解,颠覆物理启蒙的传统模式;
4.中科院院士、中科院研究员、科学名师全程审读,确保准确严谨;
5.画风清奇,趣味性强,吸引孩子主动阅读,积极动脑;
6.贴近日常生活,知识点深入浅出,5岁的孩子自己就能轻松看懂;
7.更多物理知识延展,让孩子在漫画场景中上一堂生动的物理课~



这套书基本上涵盖了中学物理课本85%以上的考点和知识点。
比如说当孩子问道,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多种颜色的时候,从下面这副4格漫画中,就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。


想知道磁力的大小究竟是怎样的,看看下面这幅图,孩子立刻就能懂~





大家看,关于彩虹的问题,书中不仅解释得很形象,在字体的设计上还根据“折射”的状态做了相应的夸张效果,这样一来图案比文字更有助于加强记忆。
还有是关于“引力”的讲解这段,《这就是物理》中写道:

“引力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,把每个行星约束在太阳的周围”,孩子看见这个图画就觉得很生动形象,也就理解为什么地球会围着太阳转,但不会撞到太阳~


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了漫画故事后,对里面涉及到物理概念有个直观的印象,每本书的结尾也会贴心附上“词汇表”,这样亲子共读时,家长也可以对照着教给孩子~~



他们旗下的400多位撰稿人都是来自大学的教授或科研人员,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。




大家可以感受他们创作过程,非常地投入和享受整个过程。

整套书翻下来,真的很佩服两位主创的想象力和知识功底,能够将原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物理主题,全部化身为一个个萌哒哒的人物,赋予他们独一无二的形象个性;



这不,除了这套《这就是物理》广受欢迎,还有同系列的《这就是化学》也是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。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套《这就是化学》:
这套《这就是化学》可以说是国内儿童化学启蒙的先行者,它创新性的以漫画的形式,将化学基础知识系统地呈现给5~12岁的小读者们。在这套书里,没有复杂的化学方程式,也没有需要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,孩子只需要跟随漫画里的主角一起进入有趣的故事,就能轻松叩开化学学科的大门。
整套图书共8册,分别是《分子和原子》《元素》《单质和化合物》《溶液》《奇妙的化学反应》《酸碱大战》《氧化与还原》《南极化学之旅》。书中有12个主角——分子、原子、元素等拟人形象,带领孩子探寻化学世界的奥妙。
书中所采用的拟人手法,很容易就能表达出抽象的化学概念,将微观世界具象化,调动孩子阅读积极性的同时,方便孩子理解。
《这就是化学》涵盖了国内中小学阶段必学的7个重要的化学主题,包括化学变化的本质、元素、物质的分类、溶液、氧化还原反应等,涉及到大约70%的小学初中阶段会学到的化学知识点!孩子们在进入化学课堂后会惊喜的发现,这些问题,我统统都看过!
不管是《这就是物理》还是《这就是化学》,这种以孩子喜欢的卡通漫画形式,可以提前为孩子做好学科启蒙,消除孩子对于这门新学科的陌生感,同时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。
《这就是物理》10册:148元
《这就是化学》8册:148元
《这就是物理》+《这就是化学》:276元
购买方式:
点击下面阅读原文,填写姓名、电话、收货地址即可下单,这边会尽快发货,全国包邮,货到付款。
↓↓↓
本文发布时间: 2021-01-16 由天游-天游平台登录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