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万不要崇拜张文宏
来源:天涯论坛
不要崇拜任何人,这是张文宏的话。
是的,不要崇拜张文宏。
有记者问:
“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,有着中国最强的传染病团队,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?”
张文宏适时打住了记者的话题:
“采访我个人就没有意思了,我就一个乡下人,跑到上海,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。但你说到传染病,我觉得这个可以好好聊聊……”
真诚是无敌的,但真诚也带来麻烦:
这一句非常真诚的话,带来无数骂声。
年初疫情到了关键时候,所有人都很累。
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,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,换成谁?
换成科室所有的共产党员,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?
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迎着困难上。
张文宏开了个小组的会议,共产党员现在马上给我上去,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,你都得上去,心理上是为了信仰上去也好,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,没有讨价还价,肯定是上去,我自己也上去。
他还说过另外一些话,比如:
“书读多了,就知道不能欺负老实人,要善待年龄比你低、权力没有你大的人……”
张文宏作为专家连通了一次电话,以下是他对那些学生的劝告:
所以这段时间,只要你能保持在空旷的地方,跑步散步都没有关系。
如果环境空旷,就你一个人,完全不需要戴口罩,没有什么意义。
和别人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,避免拥挤人群,选人少的时间去超市自助付款,不和别人近距离接触,就没关系。
这个病,年纪越轻,病情越轻。
年轻一代不用太过担心,没问题。
但对待另一些人,他又非常犀利。
一女记者问他,这么久在病房想不想妈妈。
张文宏反问道:
“我问你,哪个孩子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?”
可以明显看出他隐忍的愤怒,怼得大快人心。
媒体的弱智问题非常多。
有人去世问人家亲人:
“你难过不难过?想不想他?”
面对这些没有常识的问题,他绝不纵容。
当有人说只要把康复者的血清,输入感染者体内,感染者就像换个人一样时。
张文宏犀利地批评道:
“输入康复血清,患者马上康复,这是电影!”
05
对于复工,他曾经说过:
不尽快复工,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。
尽管,这个发言引发争议,但它饱含的忧国忧民意识值得铭记:
病毒可怕,但一个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陷入停滞,更可怕。
这是一种理性思考,理性的背后,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洞察:
世人慌慌张张,不过是图碎银几两,偏偏这碎银几两,可解世间惆怅,可让父母安康,可护幼子成长。
有些人非常简单,但同样通透。
这是一种世事洞明的智慧,但又不追求人情练达。
他名气日甚,却并没有志得意满。
他为民众所敬重,但拒绝伟光正。
“当大幕落下(指疫情结束),我自然会非常安静地离开。过了这个时间,你到我们医院里,看见绕着墙根走路的那个人,就是我,很低调。
但是,这个疫情来了,我们整个医护工作者,就必须讲话,因为我们讲的是事实。”
这是一个医生的真心话。从这话里,我还听出几分悲哀!
也许他内心深处知道,他的真诚直率,可能并不会让人喜欢。
张不说假话,知道就知道,不知道就不知道。
他有同理心,有共情心,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。
有的地方只要出现一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,就狂喊“战时XX”。这是让人觉得安全,还是闹心?
一上来就煽情,嘴上都是浓浓的“官本位”味道。
上海出现一个本土病例,张文宏在微博上是这样说的:
按照中国目前的经验,我们的追踪能力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,因为我们的追踪总能跑到病毒的前面。我们会扩大病人的接触范围,实施扩大检测,发现潜在的病例。
这种策略,就是“新常态”下的“动态清零策略”。希望大家能够越来越习惯当前的抗疫策略,不要因为出现偶发的病例,影响到正常的生活。
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,承担了中国多半国际航班和物流的压力。
疫情期间上海的社会生活张驰有度,没有出现过紧张状况。
上海还是第一个对湖北人解禁的城市,从未对任何地区发布过歧视性准入政策。
最近,英国出现了变异毒株。
“上市的疫苗会失效吗?”
张文宏表示:
英国突变株并不意外,不影响疫苗正常接种。
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出现变异,并出现优势株是必然的,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。
病毒每天都会发生突变,一旦发现对疫苗无效的变异,可以很容易地对疫苗进行调整,就像我们在流感疫苗上做的那样。
总体来说,张文宏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普通人。
他的话语太接地气,完全不受电视里雄浑激荡音乐的影响。
“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,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。”
“我不鼓励加班加点,抛弃家庭,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。”
他为什么成为我们心中的年度人物?
很简单,因为他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伟大。
不需要多么崇高,只需要脚踏实地;
不需要多少权力,只需要恪守本职;
不需要多少泪水,只需要真诚率真;
不需要多少勋章,只需要回归常识。
最后我们评价:
本文发布时间: 2021-01-20 由天游-天游平台登录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